• 2021-04-05 06:20:06
  • 阅读(10685)
  • 评论(3)
  • 我国力气铸就震后重建奇观 本报记者 钟华林

    汶川地震中受伤致残的刘春燕成立了"春燕手艺作坊",带领绵竹市汉旺镇的伤残姐妹创业,做手艺饰品在线上线下出售。图为刘春燕正在解说。本报记者 钟华林摄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8.0级特大地震突袭四川汶川。霎时间,山河破碎,满目疮痍,沿龙门山脉从南到北,从震中汶川映秀镇到茂县、绵竹、什邡、北川、青川等县市,连绵300多公里,触及重灾区面积达10多万平方公里。

    13年过去了,记者重走当年的地震灾区,只见连绵的山峦重披绿装,小镇新村拔地而起,校园书声琅琅,工厂面貌一新……从灾祸走向重生,从康复重建迈向开展复兴,走进新时代,这儿的公民以铭肌镂骨的阅历叙述着同一个主题的动听故事:只要在我国共产党比特币价格的领导下,才干打败行进路途上的悉数艰难险阻,完成公民对美好生活的神往。

    "地震那天,我正带着乡民们筑路。一会儿,山崩了,屋塌了,全村一切乡民都无家可归。我安慰咱们,党和政府必定会管咱们的!"回想其时的情形,汶川县映秀镇黄家院村党支部书记连富足不由得流下了眼泪。

    震后第一时间,党中央作出指示,着重抢救公民生命是燃眉之急,极力安排好灾区公民大众生活。在党中央的刚强领导和全国公民的倾力支持下,一场我国历史上救援速度最快、发动规模最广、投入力气最大的抗震救灾奋斗敏捷打开。救援人员分秒必争从废墟中抢救出8万多名生还者,救治伤病员400多万人次,安全有序向省外搬运1万余名伤员。灾区没有发生饥馑,没有爆发疫情,没有引发社会动乱。

    汶川特大地震破坏性强、涉及规模广、救援难度大,灾后重建被称为"世界性难题",没有先例可循。灾后重建和开展中,党中央要求,有必要以公民为中心,遵循"民生优先"准则。震后一个月,党中央一声召唤,19个省市"1对1"援建重灾县,30多万援建大军先后奔赴地震灾区,近百万志愿者自发前来,充沛展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陈仁福、温代贤、邓昭英……"汶川县半坡村党支书陈慧群一口气报出的几个人名,都是13年前珠海派到汶川的第一批援建工作队队员的姓名。当年,他们奋战在乡镇厂矿、山乡郊野,为当地的灾后重建作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的恩惠,咱们永久也不会忘掉!"陈慧群激动地说。

    经过头3年的康复重建,四川地震灾区540多万户、1200多万城乡大众的住宅问题悉数处理。3001所校园竣工2989所,1362个医疗卫生和康复组织竣工1359个。犁地和宅基地损毁的20万农人安顿和生计问题妥善处理,2.7万余名地震伤残人员得到医疗康复。"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工作、人人有保证、设备有进步、经济有开展、生态有改进"的方针按期完成。

    历经七日抢险救人、百日安顿攻坚、千日重建奋战,以及13年的开展复兴,我国共产党带领公民发明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巨大奇观。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中心的党中央刚强领导下,四川以灾后重建为关键,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敞开立异,不只挺过了大灾检测,更为今日的高质量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新建的北川中校园舍依山傍水,占地225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抗震设防烈度达8度。校长刘亚春说,北川中学不止校舍变得愈加宽阔而巩固,教学质量也完成了大幅提高,于2017年成功创立四川省级演示高中。

    因为路途受损严峻,震后的汶川一度成为难以进入的"孤岛"。现在,跟着都江堰至汶川高速公路通车,从成都驱车至汶川只用不到两小时。近年来,经过兴修汶川至马尔康高速以及国道213线、317线重建改建等交通项目建造,畅通无阻、快进快出的交通网络正在构成。

    灾祸激起实干,立异带动开展。当年那场特大地震使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在绵竹汉旺的基地悉数损毁,他们仅用1年多就建成了坐落四川德阳市高新区的新基地。面貌一新的东汽坚持立异驱动,是"华龙一号"主设备首要供货商,在煤电国内商场、煤电外贸商场和内燃机商场的占有率别离到达41.4%、53.1%和40%。

    一批特征小镇、特征新村如漫山遍野般快速成长。汶川三江镇乐活村使用当地美丽的自然环境开展旅游业,每年三产收入达200多万元;都江堰市天马镇依托田园综合体项目建造,推进一二三工业互动开展,带动农人快速增收致富;绵竹市龙门山下的玫瑰小镇吸纳了数以千计的农人工作。"从康复重建,到脱贫攻坚,再到村庄复兴,在党的领导下,地震灾区与其他区域相同,在复兴开展的路途上一步也没有落下。"汶川县委副书记罗凌说。

    灾祸,查验了一个民族的精力毅力。

    走近四川地震灾区干部大众,记者感受到的是中华儿女坚定不移、自强不息的精力与力气。在绵竹汉旺镇,在地震中受伤致残的刘春燕自发成立了"春燕手艺作坊",带领当地的姐妹们做手艺饰品在线上线下出售;青川县黄坪乡枣树村乡民石光武在重建永久性住宅时,在自家门口贴出"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工作自己干"的标语……灾区公民在巨大的天灾和困难面前从未垂头,他们用自己的才智和双手谱写出团结奋斗的欢歌,显示出了坚韧不拔、风雨同舟、一往无前的精力内在,这也是中华民族精力的重要表现。

    "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为了记载地震灾祸与抗震史实,维护遗址、遗址与文物,四川着力抓好精力家园的看护与重建,在包含都江堰、汉旺、什邡、北川在内的6个当地修建了汶川地震遗址遗址馆(地、园)。现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映秀震中留念馆与都江堰市抗震救灾和康复重建陈列馆等多个留念场馆已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绵竹市汉旺地震遗址公园解说员张湾湾厚意地说:"咱们党的凝聚力、召唤力、战斗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优越性,是咱们打败灾祸、康复重建的根本保证。"正如"5·12"汶川特大地震留念馆解说员羊芳所说,留念馆是叙述我国故事的重要窗口,也是培养和饯别社会主义中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37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