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1日电 题:新疆兵团人家:小宅院变"聚宝盆" "男耕女织"展新颜
作者 史玉江 孙天虎
3月31日,在新疆出产建设兵团(下称新疆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五十一团四连,32岁的米力姑·阿布拉在自家前院,和老公木拉房·托合提栽下新年的"期望"——蔬菜苗。
大栅内,一排排绿意盎然的蔬菜苗映入眼帘,夫妻俩正将土装入培养皿、放苗、压实。没多久,一排排辣椒苗和西红柿苗就栽种好了。
3月中旬,该连干部帮米力姑·阿布拉夫妻在院内建起一座拱棚,"不能错失蔬菜苗移栽栽培的最佳时期,这样不只能保证一家五口一年四季的吃菜问题,还能赚‘外快’。"院内的"一亩三分地",已成这家人的"增收园"。
"现在把蔬菜苗培养好,过几天会有人来收。"米力姑·阿布拉说,这些年连队会安排民众训练栽植技能,栽培的蔬菜苗成活率很高。冬天主种香菜、生菜,春天主种辣椒和西红柿,一个拱棚子四季都有收入。
米力姑·阿布拉说,这两年连队在各宅院内帮扶建拱棚等设备,辅导民众在不一起节栽培不同蔬菜。"这一项收入有1万元左右(人民币,下同)。"
近年,新疆南部多地采纳"集约化"育苗方法,以开展新式"宅院经济"方式,逐渐完成村庄蔬菜用苗需求全掩盖。经过当地政府的方针帮扶、技能辅导,民众有了"好苗不愁卖"的底气。
"前院还有苹果、葡萄、杏子等果树,后院养的有羊、鸡。"米力姑·阿布拉告知记者,连队的人一年下来在吃的方面根本不必开支。
持续往宅院深处走,记者听见隆隆作响的机器声比特币,本来宅院里还有两间织袜工坊。约60平方米的室内便是一个小型工厂,几名女人各司其职,翻袜、缝头、定型,俨然是一条分工有序的小型出产线。
"2020年我在连队的扶持下,与图木舒克市一纺织公司协作建起120平方米的‘家庭工坊’。"米力姑·阿布拉介绍,现在能够让周边11名家庭妇女作业。
"不必走远去外面打工,在自己家宅院里就能够赚钱,每月收入3000元左右。"米力姑·阿布拉说,她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在团场上五年级,别的两个孩子上四年级,作业的一起还能照料到家和孩子。
该纺织企业相关负责人王阳介绍,"家庭工坊"便是经过协作方式,在连队挑选一些搁置房建"家庭工坊",邻近居民可到工坊就近作业;或将工坊设置在居民家中,家庭成员自行办理,作业时间自定。
当地开展"大棚栽培+家庭工坊"新式宅院经济的优势,在于运营灵敏,出资少。现在,五十一团多个连队的一些宅院中,"家庭工坊""栽培区""饲养区"结构优化,要素完全的宅院不只提高民众的日子质量,还为家庭出产运营活动发明了条件。
中新社记者了解到,"家庭工坊"在南疆普遍存在,并且有不断增加趋势。现已广泛第三师图木舒克市10个团场、25个连队,参加的主要为当地妇女,包含一些腿脚不方便的女人,人均年增收约3万元。
近年来,新疆兵团南部一些师团,积极探索企业和家庭成员共赢的协作方式,不光为当地相关企业降低了本钱,也为团场底层民众增收拓宽了新路,有用促进了村庄复兴。(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