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我国大运河至今已有2500多年前史,是世界上开凿最早、规划最大、路程最长的人工运河。自古以来,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地开凿衔接不同水系的运河,铺展出一幅活动的前史长卷。
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敞开了扬州这座大运河“原点城市”2500多年的建城史,也敞开了大运河2500多年的生命进程。“邗沟的开凿,在《左传》上是这样记载的,‘秋, 吴城邗, 交流江淮’。这看似简略的八个字其实记载的是大运河成长的第一个要害节点。它加强了南北文明的交流,促进了华夏文明圈愈加严密地联络,敞开了一个跨过2500年的奇观。” 我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这样介绍。
事实上,在我国大运河绵长的成长进程中,还有两个重要节点。隋唐大运河的南北贯穿,便是大运河成长前史的第二个要害节点。1400年前,隋炀帝杨广命令开凿隋唐大运河,一条交流华夏南北的水运交通大动脉就此构成,见证着沿岸的经济与文明昌盛。“江南财富、粮食源源不断地运抵国都,瑰丽缤纷的南边文明与气势恢宏的北方文明顺着运河在此融合,隋唐文明敞开了簇新的气候。国家经济昌盛、仓廪丰实。隋炀帝迁都洛阳的第一年,我国前史上迎来了第一次万国来朝的盛况。”
而到了元朝,我国大运河迎来“裁弯取直”工程,京杭大运河得以注册,这也标志着我国大运河成长前史的第三个要害节点。“裁弯取直这项作业的规划者其实是郭守敬。他掌管开挖建设了通惠河,打通了京杭大运河进入到大国都的最终一公里,在1293年的时分,完成了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穿,连通了五大水系,使得南边的漕粮源源不断地运抵北方,就不需求再绕道洛阳。” 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履行馆长张鹏介绍说。
现在,大运河仍然悠悠流动,千里通波。它衔接起沿岸城市,滋养着两岸人民,不断勃发新的活力。凝望着这样一条具有生命力的河流,单霁翔慨叹道:“经过大运河,我真的感觉到两个字:传承。传承才是真实的意图。咱们的先人发明了远成达2500年的运河。在咱们的手中,要让它持续活着,持续发挥作用,传承给咱们子孙后代,永久叫它一条活态的文物。”
本项目由我国互联网开展基金会我国正能量网络传达专项基金赞助支撑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联系QQ:110-24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