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5-10 07:42:06
  • 阅读(2228)
  • 评论(6)
  •   对话人

      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会长  刘俊海

      我国消费者协会律师团团长      邱宝昌

      《法制日报》记者           赵 丽

      《法制日报》实习生          刘雪妍

      "扫码打赏"是不是可行

      记者:跟着互联网红包的盛行,北京多家餐厅悄然兴起"扫码打赏"。这些餐厅的效劳员佩带二维码胸牌,假如消费者觉得他们的效劳好,或许饭菜可口,就可以拿出手机扫一扫二维码进行"打赏",金额通常为3至5元。

      刘俊海:"扫码打赏"的本质即是小费。互联网再大也大不过法网,"扫码打赏"不过是互联网布景下小费的一种派生方式,或许说是乘着"互联网+"春风的一种小费方式。

      从法令意义上讲,给小费应当归于赠予。赠予在全世界历来都不是逼迫,都不是强行的,并且不是法定责任,想给就给,不想给就不给。

      邱宝昌:在我国,没有小费准则,本来有的当地试行,后来也被叫停了。依据价格法规则,应当明码标价,是不允许有价外价的。"扫码打赏"的本质即是给一些额定的钱,这即是产品和效劳以外的钱,也即是价外价,这是不允许的。

      打赏无论是小费仍是价外价,都是咱们国家法令不允许的,都是没有法令依据的。

      效劳员的效劳应当是经过薪酬、经过其与单位签定的劳动合同来获取酬劳,而不是经过打赏的小费来获取酬劳。所以,经过小费获取价外价是法令所制止的。

      记者:在采访中,咱们触摸了许多消费者,其间一些人表明会因"扫码打赏"发生心理压力。比方,有消费者忧虑,假如不打赏,效劳员会给气色看,上菜的时刻会比较长。

      刘俊海:"扫码打赏"对有的消费者会发生心理压力,但有的消费者纷歧定有铜雀台娱乐心理压力,由于每个消费者的挥金如土纷歧样。假如效劳员自动"提示"消费者"扫码打赏",那实际上即是变相逼迫给小费。在此挥金如土下,就有一点儿钳制的滋味。

      邱宝昌:即便不打赏,效劳员该供给如何的效劳仍是要供给如何的效劳,这些都应当在明码标价里阐明,规范应当是相同的,不能说打赏了就进步石榴树效劳质量,不打赏就下降效劳质量。假如由于打赏而影响效劳质量,那商家就应当明码标价,阐明供给如何的效劳收取多少费用,都应当同时打包说清楚。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

    28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