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K免更新
中新网上海10月22日电(黄艾娇 许婧)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立异与竞赛研讨所所长、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迪特马尔·哈霍夫(Dietmar Harhoff)教授22日受聘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哈霍夫教授的参加必将在中德景安曩昔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同济大学上海世界知识产权学院、知识产权学科的对德协作沟通游戏源码。"同济大学上海世界知识产权学院负责人说。
同济大学宣告树立一批对德协作新渠道。 供图 许婧 摄
同济大学有关负责人表明,同济大学树立新一批以四所中德研讨机构为主的对德协作新渠道,是为了进一步整合力气,加强与德国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之间的严密协作,紧紧围绕中德两国当时经济社会展开的实际需求,着力提高中德教育和人才资源之间的协同效能,推动对德全面深度协作获得更大实效。
作为我国对德教育、科技、文化沟通的重要窗口,同济大学现已形成对德沟通的传统、优势与特征。多年来,同济大学与德国协作沟通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宽,成效非常明显。在2014年10月中德两国政府联合宣布的《中德协作举动大纲》中,同济大学中德学部被称为"是一起执行高校严密协作的成功模范"。在2015年10月28日德国联邦教育与科研部推出的首个《我国战略2015-2020》中,同济大学中德学部框架下的中德工程学院以及中德学院、职业技能教育学院再次作为中德高校协作的模范被写入战略文件中。 同济大学现已与德国38所大学、32所应用技能大学、5所商学院、4所规划学院和艺术大学树立了校际或院际之间的协作关系,设有28个本科双学位项目、27个硕士双学位项目和4个博士双学位项目。中德青年互访沟通活泼,每年前来同济大学留学的德国学生近千人,其间八成为长时间生。同济大学每年赴德国学习沟通的学生也近千人,其间包含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
近年来,同济大学在持续稳固和展开对德教育、科研等范畴协作沟通的一起,还活跃推动对德人文沟通。2017年3月,同济大学中德人文沟通研讨中心树立,被列为教育部中德人文沟通研讨基地之一。中心树立以来,在加强中德人文沟通研讨、推动中德人文沟通方面展开了很多作业,致力于为中德高档别人文沟通对话机制供给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完)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会及时删除。